山河智能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 扣非净利润连亏两年半  第1张

每经记者 吴泽鹏 每经编辑 梁枭

2019年6月,山河智能(SZ002097,股价5.57元,市值59.86亿元)控股股东变更为广州万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后者背靠广州市政府,目前已进入第六个年头。

“五年考”的最后一个报告期业绩如何?8月29日晚间,山河智能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41亿元,净利润3413.6万元,同比分别下降2.9%和6.49%。仅以营业收入来看,这是山河智能近五年来营收最低的一个半年度报告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山河智能净利润超3400万元,但扣非净利润为-2125.64万元。而2022年度、2023年度,山河智能的扣非净利润也是亏损。据此计算,该企业已经连续两年半扣非净利润出现亏损。

在保住净利润上,政府补助、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本期转回等起了关键作用。今年上半年,山河智能非经常性损益金额达到5539.25万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达到5725.6万元,坏账计提转回3122.17万元。

细分产品中,山河智能地下工程机械、特种装备及其他机械收入同比下滑较大,挖掘机机械收入则实现微增;分地区看,国内市场收入继续下滑,国际市场收入则继续增长,也延续了营收占比反超国内市场的态势。

过去几年,国内机械装备进入下行周期,2021年我国挖掘机销售数量(含国际、国内)接近35万台,到2023年已下滑至不足20万台,各大机械装备厂商将目光瞄准了国际市场。

今年上半年收入为近五年最低

若只对比上半年业绩,今年上半年山河智能营业收入36.41亿元,是近五年来营收最低的一个报告期。此外,记者查询发现,这也是山河智能营收停滞在40亿元大关前的第三个报告期。

2022年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山河智能的营业收入分别是37.10亿元、37.5亿元。而在2021年上半年,山河智能创下了上半年营收68.87亿元的巅峰数据;2020年上半年营收也超过43亿元。

增收未果的情况下,盈利也未能提升,且同比降幅超过营收。今年上半年,山河智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13.6万元,同比下降6.49%。山河智能通过邮件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表示,2024年上半年受工程机械传统产品市场需求量较低的影响,公司国内业务销量下滑,导致公司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

今年上半年,山河智能能够实现盈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额政府补助“助力”。根据半年报,公司扣非净利润约为-2125.64万元,非经常性损益金额达到了5539.25万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约为5725.6万元,包括来自长沙经开区政府奖补资金4103.03万元(上年同期发生额为2044.95万元)。此外,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2196.28万元,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金额为3122.17万元。

记者查询发现,2022年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山河智能扣非净利润同样出现亏损,而对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8941.89万元、4413.38万元。此外,2022年~2023年度,山河智能扣非净利润分别是-12.31亿元、-1.41亿元。

由此来看,山河智能扣非净利润已经连续两年半为亏损。

虽然今年上半年山河智能业绩未能取得增长,但期间费用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比增幅均超10%。其中销售费用为2.94亿元,同比增加12.39%;管理费用为2.99亿元,同比增加11.70%。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山河智能的研发投入减少了12.56%,约为1.29亿元。

具体产品中,挖掘机机械依旧是山河智能的收入大头,今年上半年该品类实现营收12.55亿元,同比增长3.46%,营收占比为34.45%。值得注意的是,挖掘机的毛利率仍有22.59%,同比增加1.48个百分点。此外,特种装备及其他机械营收为8.38亿元,同比下降14.88%;地下工程机械收入为6.45亿元,同比下降23.88%;航空业务收入为5.06亿元,同比增加12.89%。

200亿元远期营收目标恐有调整

近年来,包括山河智能在内的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喊出“出海”口号。今年上半年,山河智能有近六成收入来自国际市场,约为21.54亿元,而国内市场收入不到14.88亿元。

山河智能方面也向记者介绍,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比增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公司为拓展海外市场业务,本期境外收入同比上升6.81%,致境外业务的销售及管理费用增加:二是公司国内业务市场开拓,致国内销售费用增长。

“三年200亿元目标,到‘十四五’规划再翻一番”――这是山河智能曾经立下的战略目标。在2020年12月的一次分析师会议上,山河智能还对此目标进行了具体拆分:“预计明年母公司达成营收120亿元,各子公司30亿元,母公司中两大事业部(挖机事业部、基础装备事业部)共计110多亿元。各短期、长期分解目标都做了相应的配套激励方案。”

山河智能在2021年实现营收114.08亿元,虽距离2020年底提出的目标仍有差距,但回过头看,这已是最接近目标的一个年度。

“后年200亿元,对应增长三分之一,在营收突破百亿这个台阶,再往上增长会相对容易获取市场资源。”当时的分析师会议上,山河智能还如是提到。而在此之后,山河智能很少在公告中再次提及200亿元目标。

这自然与行业周期有关。2021年4月以来,挖掘机销量持续下滑。当年,挖掘机销量仍微增至34.28万台,但国内市场销量已由上一年29.3万台下滑至27.4万台;2022年销量26.1万台,同比下滑24%,其中内销15.2万台;2023年销量不足20万台,同比下滑25.4%,其中内销仅约9万台。2021年度,行业龙头三一重工(SH600031,股价16.12元,市值1366.17亿元)挖掘机收入为417.5亿元,到2023年度只有276.36亿元。

据华安证券2024年机械设备下半年策略报告分析,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3月销售各类挖掘机24980台,同比下降2.34%,其中国内15188台,同比增长9.27%。并且2024年3月之后,挖掘机内销销量同比增速均为正数,2024年挖掘机有望实现内需筑底、企稳回升。

机械装备企业也在“等风来”。2023年5月的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再次提及“200亿”目标,并提问是否“后劲不足,实现无望”,当时山河智能回复称,该目标是远景目标,并非业绩承诺,且宏观经济环境、市场供需、企业禀赋均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将以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并重作为工作方针,也会相应调整远期目标。

广州工控是否赋能上市公司发展?

如今,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对于200亿元的远期目标,投资机构或许多少有些疑问。2021年6月,在一场路演活动上,有机构提问:“营收远景规划是公司内部提出的还是广州工控要求的?”山河智能方面回答:“这是山河智能经营团队对自身提出的要求,是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以及对公司主体的信心来制定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机构提问还有一个背景――2019年6月,山河智能控股股东变更为广州万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最终控制层面股东是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工控),背后实际控制人则是广州市人民政府。那是双方合作的第三个年头的开始,山河智能即将完成历史最高半年度业绩,并宣布在贵州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的负极材料项目。

广州工控是新晋世界500强企业,在2023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位列414位,2024年上升至394位。其官网介绍,除山河智能外,下属上市公司为金明精机、广日股份、鼎汉技术、润邦股份以及广钢气体,此外还有4家新三板挂牌公司。

近几年,山河智能业绩不如过往,广州国资入主也成了投资者交流会上避不开的话题。

例如,去年5月的业绩交流会上,有投资者提问:“广州工控的进入,是阻碍了山河智能的发展,还是推动了发展?”山河智能表示,广州工控入主后,赋能了山河智能未来的发展,尤其在广州及大湾区给山河智能带来了广阔的市场资源。

今年3月,中信建投、广发基金、博时基金等机构到山河智能现场调研,也有机构提出疑问:“公司股东广州工控对公司管控力度情况如何,是否赋能公司的发展?”山河智能回答:“广州工控对公司通过外派董事、监事行使职权,上市公司保持运行独立性,同时符合国资相关管控要求。在市场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给予了山河智能轨道交通(盾构机施工)很多机会,同时山河的全资子公司华安基础、广东诺晖,也在施工板块获得更多订单的机会。”

从“工程施工及其他”业务板块的收入变动来看,山河智能确实获得更多订单机会。2019年~2023年,山河智能该业务收入分别为4.3亿元、4.78亿元、7.34亿元、1.44亿元以及2.38亿元。今年上半年收入为1.67亿元,去年同期为5774.15万元。

“通过广州工控的赋能,山河智能施工板块与中建四局、中建五局、中建八局、中建科工、中铁科工、广州建筑等央国企开展广泛合作,至今收入过亿(元)。”山河智能方面向记者如是介绍。至于该板块业绩下滑原因,公司提及,2021年以来,施工板块及时调整业务方向,业务方向调整到工业厂房和国家重点建设等资金有保障的项目,缩小规模确保现金流。

广州国资入主后,曾提出原高管团队保持不变等,因此山河智能创始人、原实控人何清华仍被选举为公司董事长。2022年7月,何清华卸任董事长,并被聘任为名誉董事长。今年3月,何清华辞任名誉董事长,只保留公司首席专家身份。

何清华卸任董事长时,来自广州工控的景广军成为继任者。今年1月,景广军申请辞去山河智能董事、董事长等职务。接棒景广军出任山河智能新一任董事长的是付向东,他此前已在山河智能出任董事、总经理,也是广州工控运营与安全健康环境部总经理。

对于2021年提出的贵州负极材料项目,山河智能回复记者采访称,项目由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指定政府平台公司为代建方,目前工程进度滞后,具体交付日期未明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