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第二届中国金融学科年会(2024)
9月20日至21日,“第二届中国金融学科年会(2024)”在北京举办,主题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刘晓蕾出席并演讲。
刘晓蕾谈到,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显著的现象是地方产业链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的产业政策都强调要结合地方优势产业发展当地产业链。她举例到,如福建省内各城市均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所布局,宁德市依托宁德时代这一龙头企业,沿宁德时代的上下游产业进行布局,给予多项支持政策。“我们在地方政府调研中发现,地方政府通常会选择10个产业链,由市长、副市长、书记、副书记等政府领导担任链主,负责协调工作,这体现了中国特色。”
因此,她认为,将这一实践投射到学术研究上,宏观经济学普遍认可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微观层面,金融领域的顶级期刊研究往往对地方政府的作用持负面看法:如地方政府投资挤出私人投资、地方债导致私人企业融资困难等。而她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学术研究中,宏观与微观上的不一致,探究地方政府在推动地方产业链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演讲中刘晓蕾表示,研究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地方产业链建设如何影响当地企业发展,二是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通过分析中国工商注册数据、行业投入产出表和企业股票回报率等数据,研究发现产业链活跃度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实际绩效。
此外,她还指出,政府边界和地理边界对产业链发展同样产生影响。“例如,对与徐州市企业而言,同样在江苏省的宿迁市产业链活跃度对其影响要大于离徐州地理距离更近但隶属于山东省的枣庄市带来的影响。”说明地方产业链发展对当地企业的促进作用不仅仅是市场化的自然聚集效果,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干预,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补贴以及政府创业投资基金对当地产业链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最后,她总结到,本地产业链建设促进了当地企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协调作用。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