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 王蕊

  近日,中证协发布《关于修订〈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的决定》,完善保荐代表人(以下简称“保代”)负面评价公示机制,对A类名单(全体保代的综合执业信息名单)增加撤否信息。这是监管部门首次对全体保代的执业情况进行公开展示。

  这意味着,保代只要在申报项目上签字,不管最终能否上市,该项目就与保代的名字永远绑在一起,真正将“申报即担责”落实到人,促使保代更加爱惜羽毛。

  统计数据显示,保代业绩两极分化,在注册制下,有3599人保荐过项目,其中有1589人的保荐项目全部上市,而有1037人的保荐项目颗粒无收。

  保代撤否率分化

  注册制试点以来,有超过5000名保代从未在注册制下保荐过项目。根据中证协数据,截至9月25日晚,在8730名有数据可查的保代中,仅有3599人曾在注册制下保荐过项目,约占四成,而真正有项目成功上市的仅占全体保代三成。

  即使积极参与了保荐工作,保代的成绩也相当两极分化。有1589人的保荐项目全部上市,也有1037人的保荐项目尽数折戟,还有504人撤否项目刚好占一半。

  在保荐项目颗粒无收的这1037位保代中,有897人只保荐了1个项目,占比达86.5%。另有118人保荐了两个项目,均双双失败,还有21人保荐的3个项目无一成功上市。而一位来自华东地区券商的保代,4个保荐项目全部以撤回告终。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证协公布的“撤否比率=(撤回项目数量+否决项目数量)/(撤回项目数量+否决项目数量+上市项目数量)”,但实际上否决项目仅有102个,远远少于撤回项目(2400个)。这意味着,大部分未上市项目往往未走到最后一步,就已鸣金收兵。

  此外,上述1589名“保的都上”的保代中,多数人仅有1个项目成功过关——有1104人,占比达69%;收获两个上市项目的保代也不算少,共有339人,占比21%;分别有3个、4个、5个项目上市的保代则较少,分别为97人、29人和10人。

  注册制下冠军八保八过

  梳理中证协官网的公示信息,注册制下保代保荐项目前十名单也随之浮出水面。其中,来自中信证券的陈熙颖凭借八保八上市的纪录,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东吴证券曹飞、长江保荐李海波、国金证券黎慧明,这3人七保七过;此外还有6人也实现了六保六过的成绩,名列前十。

  注册制下保荐项目上市数量排名靠前的保代,并非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很多人甚至保荐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注册制之下的。例如,国金证券黎慧明保荐的7个项目全部通过,最早的1个项目于2019年12月上市;与此类似的还有民生证券的邵航,共保荐过6个项目,最早的上市时间是2019年11月。

  海通证券的陈邦羽虽然保荐的6个项目全部上市,但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超卓航科(维权)却给他带来了一张湖北证监局的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湖北证监局表示,保荐机构在持续督导过程中发现超卓航科全资子公司存放于银行账户中的资金使用情况披露不真实、银行存款处于冻结状态,但未及时开展有效的调查和监督。

  担责到人拒绝一撤了之

  针对此次完善保代名单分类机制,中证协表示,此举是为了落实新“国九条”、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以及证监会《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等要求,进一步压实投行“看门人”责任,强化对保代的声誉约束。

  业内人士表示,此前曾有一段时间,面对监管部门的现场检查,被抽中企业往往选择“一撤了之”。然而,如今监管部门“严把入口关”的力度持续升级。今年3月证监会主席吴清就强调,企业IPO上市绝不能以“圈钱”为目的,更不允许造假、欺诈上市。因此,审核注册各个环节都要依法依规,严之又严,督促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门外。

  对于上述监管指导意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A类名单中增加项目撤否信息,说明过往保荐项目“一查就撤”“一撤了之”的做法已不可取,将“申报及担责”落实到人,可促使保代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责任边界和执业风险,强化自律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