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华创证券发布研报称,相比于VR和MR,AR眼镜与现实交互性更强且重量更轻,更适用于日常长时间佩戴。目前AR市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C端的进一步渗透,内容端和硬件端协同发展,此外终端售价逐步下探,AR有望在消费级市场大规模落地。近期,头部厂商已积极布局“AI+AR”,纷纷推出融合AI技术的AR眼镜,或将大幅提高使用体验。建议关注AR产业链相关标的:歌尔股份(002241.SZ)、立讯精密(002475.SZ)、东山精密(002384.SZ)等。

华创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价格下降&使用体验提升&丰富生态,AR设备增长可期

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基于传感器、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将虚拟信息数据叠加至现实世界,通过手机、头戴式设备等终端呈现并被用户感知,主要通过光学透视(OST)提供真实视觉效果。从产品形态来看,近眼式AR眼镜为主要发展方向,其中一体式AR布局趋势初步可见,或将替代分体式AR头显取得主导地位。近年来,AR设备售价逐步下滑,此外佩戴体感得到显著提升,入局厂商增加也驱动内容端得到快速发展,有望加强AR的头显终局预期。

光学及显示方案逐步迭代,光波导&微显示提供卓越视觉效果

AR终端设备光学显示系统由光学元件和显示屏组成。光学方案方面,由于性价比高且量产性强,Birdbath为目前主流方案,然而仍存在低透光率和图像畸变等问题。相较之下,光波导方案有效解决了视场角和体积的矛盾,且透光率高,是目前性能最好的AR光学方案。光波导方案中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阵列光波导和衍射光波导两种主流方案,其中阵列光波导成像效果极佳,但是良率低且成本高;衍射光波导量产性和良率更优,但模板设计难度大且色散问题有待攻克,目前光波导方案中尚未确定最终路线,仍需进一步技术迭代。

显示方案方面,LCD和LCoS为成熟方案,但均面临对比度低和能耗高的问题。Micro OLED和Micro LED均为自发光显示技术,不需要背光模组,可以做得更轻更薄,且其显示效果和分辨率更优。然而Micro OLED使用有机材料,其使用寿命短(数千小时),还可能会出现烧屏现象。MicroLED实现了每个像素的独立发光,是效果最佳的显示方案。

内容端与硬件端协同发展,AR有望在消费级市场大规模落地

AR市场应用由B端引领早期发展,2022年开始C端出货量已超过B端。长期来看,随着技术不断迭代,B端将愈发走向专业化,C端场景或将进一步细分,AR市场的快速增长和规模上量仍将依赖于C端市场的推动与爆发。相较于C端应用,B端客户更关注产品是否能满足提高效率的核心需求,对重量、佩戴体验、内容生态和价格并不敏感,而C端市场的拓展需要依赖于多方面的迭代和升级。

从内容端来看,硬件产品的市场发展潜力需要通过内容体现,Meta推出开源操作系统Meta Horizon OS,有望丰富内容生态;此外接入AI不仅可以增加AR设备的交互能力,还能通过AI大幅降低内容创作成本。近期,头部厂商已积极布局“AI+AR”,纷纷推出融合AI技术的AR眼镜,或将大幅提高使用体验。从硬件端来看,近年来AR设备整机重量不断下降,佩戴舒适度及外观设计亦在不断提升,其光学及显示效果仍在加速迭代进程,提供卓越使用体验。此外在售价方面,随着AR设备的普及,终端厂商逐步下调售价,有望加速渗透C端市场。

建议关注AR产业链相关标的:歌尔股份(002241.SZ)、立讯精密(002475.SZ)、东山精密(002384.SZ)、水晶光电(002273.SZ)、创维数字(000810.SZ)、豪鹏科技(001283.SZ)、德赛电池(000049.SZ)、紫建电子(301121.SZ)、珠海冠宇(688772.SH)、瑞声科技(02018)、龙旗科技(603341.SH)、长盈精密(300115.SZ)、领益智造(002600.SZ)、中石科技(300684.SZ)、华勤技术(603296.SH)、舜宇光学科技(02382)、蓝特光学(688127.SH)、恒玄科技(688608.SH)、佳禾智能(300793.SZ)、天键股份(301383.SZ)、亿道信息(001314.SZ)、博士眼镜(300622.SH)。

风险提示:产品渗透不及预期、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