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贝瑞基因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00万元~1200万元,实现扣非净利润750万元~1150万元,均同比大幅扭亏。

贝瑞基因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提升运营质量,合理控制成本,毛利率水平较去年同期提升;公司强化费用管控,期间费用较去年同期下降;公司持有的Prenetics股份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确认的变动损失较去年同期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一季度,公司的业绩已以139.71%的增幅同比扭亏,二季度预计持续盈利,意味着在2023年主动处理历史上的对外投资、福建产业园产生的亏损后,这家同时布局遗传、生殖、肿瘤三条黄金赛道的公司,终于迎来了“触底反弹”。

上半年预计盈利800万元~1200万元

作为国内无创产前筛查的推动者,贝瑞基因致力于基因测序技术向临床应用的全面转化,聚焦生育健康、遗传病检测、肿瘤检测、科技服务等领域,通过“产品+服务”的综合方案为各级医院、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科研院所等医疗及科研机构提供医学产品及服务。

自2020年以来,受NIPT检测量增速放缓、产品价格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业绩进入低谷期。2023年,由于主要产品进入成熟期、新产品尚处于爬坡阶段,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的影响,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5.83%,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71.61%。

从表面看,贝瑞基因亏损进一步加深,业绩仍在持续下滑,但营收下降只是公司业绩变动的原因之一,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以及持有的境外上市公司股份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同样巨大。

年报显示,如果剔除非经营性因素,贝瑞基因2023年主业亏损收窄至4000万元~5000万元,这种向好趋势在公司中报中体现得更为明显――2024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亏损9510.78万元转为盈利800万元~1200万元,扣非净利润从亏损8186.40万元转为盈利750万元~1150万元。

而业绩反转的关键,在于公司的降本增效厘清了发展脉络。资料显示,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初,贝瑞基因进行了管理层调整,调整后,管理层以降本增效、聚焦主业、利润导向为方针,落实了福建产业园的处置出售、低毛利业务的关停、非核心股权资产的置换处理等,极大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毛利率水平得以显著提升。

另外,基因检测行业的市场信心提升,也对贝瑞基因的同业持股损益造成了积极影响。近年来,部分基因测序公司盈利不足、变现能力弱,面临营收压力,但今年表现亮眼的GeneDx,验证了以WES/ WGS(全外显子组测序/全基因组测序)为代表的儿科护理市场的想象空间,逐渐带动国内外基因检测市场回暖。

正在积极参与NIPT集采的征求意见

目前,遗传领域和生殖领域是贝瑞基因主抓主控的两大核心业务领域,公司产品覆盖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的生育健康、遗传病基因检测服务。

数据显示,贝瑞基因的CNV(拷贝数变异检测)、WES等遗传新品收入占比逐年增长,成熟产品NIPT的收入规模已稳定在7亿元~8亿元,而且后者正在迎来集采机遇。

7月3日,江苏省医保局发布一则《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带量采购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拟对产前胎儿三体综合征(染色体21、18、13)高通量基因测序检测服务进行集中带量采购。这是全国首个将NIPT服务纳入集采的省份,标志意义明显。

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的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8.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2.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接近60%,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2亿元,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可以预见,集采将进一步促进NIPT市场向少数头部公司集中,对于已经占据30%~40%市场份额的贝瑞基因意味着更大增量。据了解,公司正在积极参与NIPT集采的征求意见,竞争意愿较强。

同时,贝瑞基因还在加强自身在生殖领域和肿瘤领域的布局。一方面,公司重点发力三代测序平台,主要开展单基因遗传病在孕前的检测。目前,公司与Pacbio展开深度合作,Sequel II测序仪及三代地贫产品均在注册中,临床开发及注册进展在全球范围内均处于领先行列。今年7月,公司的“贝新安”三代测序新生儿基因筛查正式上线,基于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进行21-羟化酶缺乏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苯丙酮尿症、非综合征性耳聋等高发、可筛可治、预后良好、费用可控的单基因病筛查,为提高“2周内诊断率、2周内治疗率”提供筛查策略。

另外,公司参股的和瑞基因布局肿瘤中晚期伴随诊断、肿瘤早筛早诊业务,是全球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及癌症早筛赛道的代表性企业,其产品“莱思宁”是全球首个经过万人前瞻性随访队列研究验证的临床级肝癌早筛产品,“全思宁”则可一次性筛查6大中国高危高发癌症,是目前全球率先采用游离DNA(cfDNA)多维度全基因组测序(WGS)技术的多癌种早筛产品,市场前景均较为广阔。文/李十一